本报讯(通讯员 乐平里)7月16日至7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属下的国际传统音乐学会(英文缩写ICTM)第43届世界大会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召开。音乐学系主任周耘教授获大会邀请赴哈国首都阿斯塔纳就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发表演讲,并参加了ICTM举行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传统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的专业学术团体,学会两年一度的世界大会以全球视野探讨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研究、教育、传承和发展问题,是国际民族音乐学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端学术平台。
周耘教授在ICTM第43届世界大会上的演讲题为《佛教音乐的传统与变迁——以中日佛教仪式音乐为例》,这是他多年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重点聚焦的课题。演讲中,周教授指出,佛教界称为“梵呗”的寺院仪礼音乐其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之初。而中国化佛教音乐体系的建立,一般认为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曹魏之时。传往日本列岛被东瀛佛教界称为“声明”的日本佛教音乐其源头则是大陆的“梵呗”佛乐。然而,时至今日,面对当下多样的佛教寺院仪礼活动,聆听当代丰富的佛教寺院仪礼音乐,一个疑问油然而生:寒暑易节,沧海桑田,经千百年流传的中国佛乐究竟延续着多少古老的传统?换言之,经千百年流传的中国佛教寺院仪礼音乐发生着怎样的时代变迁?周耘教授在演讲中以他在中日两国丰富的调查实录为据,聚焦当代中日佛教寺院仪礼音乐富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鲜活事例,描绘出当代佛教音乐的传统性延续与现代性变迁的整体风貌。其中,重点解析了何为佛教音乐的传统、当代佛乐延续着怎样的传统、佛乐的现代性变迁与世俗化呈现等问题,并就佛乐的未来发展走向做出了判断。周耘教授的演讲引起与会学者的反响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