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2017年第一期中文目录

《黄钟》创刊30周年专题

三十而立稳步前行——《黄钟》三十周年感言/匡学飞

《黄钟》的编辑班子、稿件、作者、专栏/周振锡

《黄钟》办刊回顾(1987-1999)/蔡际洲、杨婧

乐苑往事

忆青木关/谢功成

作曲技术理论研究

美山伯探寻“功能域”的未竟之业可望后继完工(上)/赵宋光

论传统调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节奏及其相关概念/任达敏

音乐分析生成人文意义的独立性——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一)/李诗原

论线性分析的混合策略——探讨申克分析与动机、集合、曲式等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相关问题/杨和平

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西安鼓乐“大乐”研究/袁静芳

水域音乐文化研究初见/乔建中

音乐形态分析的民族音乐语境/伍国栋

介于“用”与“不用”之间——音韵学之于语言音乐学/钱茸

历史民族音乐学:把音乐史还原到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研究——兼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书写的难题与对策/杨民康

中国音乐史研究

西汉黄钟标称律长与度尺考——兼评朱载堉对刘歆的些许偏见/郑荣达

曾侯乙编钟铭文中所体现的中国人早期律学实践/李玫

中土音声人理念的存在与消解/项阳

榆林横山乡村龙王庙壁画中的乐人形象分析/李宝杰

音乐传播研究

西乐东渐——贝多芬作品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演奏实例考/宫宏宇

音乐表演研究

二胡艺术的“技术根本”——武音二胡艺术周述要及相关问题探讨/王艺

研究述评

关于线性思维与音乐术语——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樊祖荫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某些专题史研究之审视/田可文、留生

20世纪音乐断代史的经典论著——摩根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陈鸿铎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