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2017年第二期中文目录

作曲技术理论与作品研究

美山伯探寻“功能域”的未竟之业可望后继完工(下)/赵宋光

从《诗三首——贵州素描》探析徐晓林筝乐创作之特点/余御鸿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构筑的音色意蕴——叶国辉的四部音乐作品研读/沈云芳

当代音乐作品中旋律与和声的技术整合——以德、法两位作曲家作品为例/李京键

地域风格与浪漫气质——钟信明《乡情》的主题构建及关系内联/冯欣欣

“音乐活性构造”之“过程构造”反思——兼谈音乐聆听与分析的视角问题/袁利军

 

中国音乐史研究

论目录学体系中的器乐立目——兼论南宋莆田二郑的音乐分类观及其影响/孙晓辉

戏曲曲谱“凡例”之文献价值——以《善本戏曲丛刊》为例/王志毅

 

乐苑往事

在奥门金沙9159任教期间的王民基先生/周振锡

向上而歌——追忆钟信明教授/肖武雄

 

曼特尔?胡德文论专题

民族音乐学的科学方法与实验室工作(一)/[美]曼特尔?胡德(著) 周晋民(译)

 

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器乐研究——以科尔沁左翼中、后旗四胡家族器乐合奏为例/庆歌乐

荆州民间“上皇会”仪式音乐考察研究/徐 烨

 

音乐教育研究

方言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教学法意义/袁 环

三本民歌教材的比较研究/齐柏平

民族室内乐课程“4+2”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解 骏

 

音乐表演研究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品及合作演奏分析/钱 程

双口小号的艺术特色研究——以小号协奏曲《西班牙圣诞夜》为例/刘 一

歌剧排演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的作用/刘 刚

 

研究述评

范式与接通: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考古——“第十届国际音乐考古大会”综述/常怀颖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