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力量——奥门金沙9159音像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坊”专栏(一)】音响档案本体论

萧 梅


摘 要:留声机的出现使得比较音乐学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成为可能,录音技术赋予声音新的物质性,使得“异国情调的旋律”转变为“有形的产品”,将音乐转变和储存为可以多种方式传播的信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历史音响的解读也将不同,这也为录音本身提出了根本的问题——它既可超越【声音-听觉】短暂的感官印象,又是脱离即时即地瞬时诞生的音响制品,即其本体存在。从围绕音像档案的人类实践经验,去察觉不同的“人-事-物”之关系,进而讨论在不同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本体论建构和阐述方式;换句话说,音响档案之本体存在并非抽象范畴的结果,它只能在个体的、地方的、机构的档案实践过程中才有其敞开的可能。

关键词:录音;音响档案;田野工作;本体论;历史场所

作者简介:萧梅,女,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